2021年3月1日是第49个“国际民防日”,今年的主题为“关爱民生、关注民防”。
1990年国际民防组织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民防日,以纪念1972年3月1日国际民防组织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,加强公众对国际民防组织任务的认识:即保护生命、财产和环境。
每年的3月1日是国际民防组织确定的“国际民防日”。“民防”,即“公民防护”“公民防御”,是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,采取防空袭,抗灾救灾措施,实施动员行动,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。
什么是民防?
民防是民事防护的简称。它包括战争空袭的防护、自然灾害的防护和民间人为灾害的防护。随着社会发展,民防逐步向保护生态环境、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拓展和延伸。现在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建立民防体系,并制定了民防法规,把平时防灾救灾和战时防空有机结合起来。目前,国际民防组织有49个成员国和10个观察员国。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民防组织。
国际民防组织标志民防知识
灾害警报
灾害警报,是在即将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故灾害时,利用防空警报系统,向某个区域的民众发放的灾害警报音响信号,告知民众及时采取防护措施,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灾害警报信号可以利用人民防空户外音响警报器发放,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广播、电视等发放,主要是电动音响警报器。
防灾警报信号:
防灾警报:鸣60秒,停30秒,反复二遍,时间三分钟。
解除警报:连续鸣响,时间四分钟。
防空警报
听到空袭警报时,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,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,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。
地震减灾
地震发生时,躲藏地点离门近点,门最好打开,可以背靠在门框上,手抱头,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。
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,房顶坠落物少,拥有水源,相对更安全。
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,不要躲在窗户边,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。
空旷的室外,可原地不动蹲下,双手保护头部,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。
火灾逃生
发现初起火灾,应及时报警,并利用楼内的消防器材扑灭火源。
火势蔓延时,应用湿物遮掩口鼻,放低身姿,浅呼吸,快速、有序地撤离。尽量避免大声呼喊,防止有毒烟雾吸入呼吸道。
利用建筑物阳台、应急逃生绳等逃生,也可将被单、窗帘等结成牢固的绳索,顺绳滑至安全楼层。